|
本帖最后由 vion 于 2021-4-6 17:27 编辑
春节前研究了大半个月自酿啤酒,觉得不能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要动手酿一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研究半个月自酿后,总结酿酒重点:1.糖化温度 2.消毒 3.防止氧化
至今为止酿了两次。个人感觉防止氧化还是一个难点。
先上几张图片,欢迎大家指点。
小麦啤酒 第一次酿造,一发结束后二发前。
小麦啤酒 第二次酿造,二氧化碳打的有点多。第一次打二氧化碳,控制的不是很好。
两次酿造后发现,防止酒体氧化是个有待细致研究的事情。
再来说说酿酒设备的话题。我用的是淘宝买的两百多的保温桶自己改造的。改造过程中踩了很多坑。先上图吧~
列一下这套设备的清单 1.保温桶 2.15r的磁力泵 3.温控器 4.板换
至于效果,我没有用过其他设备,这是我的第一套设备,没有对比没有发言权。
简单说说改造中遇到的坑吧!
第一坑 : 保温桶龙头改造成阀门~ 由于原来的龙头的形状。保温桶外侧开的孔是φ20,内侧是φ15 ,为了安装方便要把内侧也开成φ20的孔,好安装外丝直接。
坑就外丝直接的安装上了。虽然我也保温桶内侧加了橡皮圈,但是由于保温桶钢板太薄,螺母拧的太紧,保温桶壁就会变形,当保温桶装满水加温的时候就会慢慢的往外渗水。
多次尝试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法,迫不得已只得在保温桶外侧也加了个硅胶圈把水封住了(水应该还是会漏在保温层里)。暂时先这么用着吧~
第二坑 :温控器改造控制~ 原来的保温桶是机械控温,一看就知道不可能做到精准控温在想要的温度。
那只有改造成数控的,底部发热盘有两根发热管,第一次改造的时候为省事直接把两根发热管都交给温控器控制。这样的结果就是煮沸完成后 原设计的1.050的麦汁浓度直接煮成1.070。
在第二次酿造前,我把保温桶原来的船型开关继续利用上,把它串联在发热盘中其中一个发热管和温控器之间。这样就能通过这个船型开关开控制这个发热管是否工作来降低煮沸程度。
第三坑:糊底~ 第一次酿造时 特别明显。第二次酿造时,虽然保温桶经过了改造,但是还是不放心。
放了两个勺子在保温桶底部,想通过底部加热造成液体流动带动勺子不停地抖动,防止糊底。虽然没有糊,但是锅底还是结了厚厚的一层很难清洗,用钢丝球才刷掉。
第四坑:温控器对加热效果有延迟。温控器到达指定温度后,停止加热,但是温度依然要上升好几度。
这个坑估计只有自己用单片机重新做一个温控模块加上PID才能改善。有时间的时候再DIY一下这个控制模块,再发给大家请大家指点。
PS:
再上一张我刚放入干冰的二氧化碳罐子的照片和KEG桶的照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