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酿造日之前,我都提前一天,在头脑里预演一遍第二天的流程,并配上时间计划记录下来。第二天带着这个打印件,一边操作。虽然如此,实际花费的时间也要比计划的多出2个小时。 我开始研究,是哪些环节占用了时间。哪些环节,可以同时操作。因为很多的时间是花费在了加热、休止,冷却等等上面。如果把这些时间重合起来,将大大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甚至故意不提前做准备,规定自己,所有的,都要当天同时进行。所以有人告诉我,发酵罐可以提前一天清洗,而我却从来不这样做。 后来我发现,这些流程上即使优化到了最佳状态,最后还是归于设备上。有一些操作,如果对设备进行改造,相应流程才可以优化。先来介绍一下我目前的这套100L的美工三桶。 我非常喜欢这个设备,就像一件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一样。造型很风骚,一些细节也非常匠心,设计这个设备的人,一定心思精巧,只用一个水泵,通过管路的开合,就完成所有的操作,而一般其他设备,都是需要两个水泵的。我并不觉得这是在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一份琢磨在里面。 首先声明的是,通过对设备进行改造,大大节省了时间,优化了流程,但这绝对不是说原来设备的设计不合理,相反,我看到的是很多的精巧心思在里面。但使用工具的人不同,条件也不同,我所改造的基础是利用已有的条件,让一些本来闲置的其他设备,和这套设备结合起来,互相配合发挥作用。 改造第一点:热水桶和煮沸桶同时加热。可能是功率的制约,热水桶和煮沸桶在设计上不能同时加热。这点考虑了设备运行环境的因素。毕竟两个加热棒同时加热功率太大,普通生活环境很难满足。在酿造日,首先进行的就是一系列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要用到大量的热水甚至沸水。之前都是通过热水桶生产热水。这个时间很漫长,而热水桶因为消毒工作被长时间占用,无法开始糖化。开始我的解决方案是买了一个40升的烧水桶,专门用于清洗消毒,这样就可以一边用热水桶烧水开始糖化,一边用烧水桶进行发酵罐的清洗消毒。时间大大缩短。但烧水桶容积是40升,有四个环节(碱水清洗;沸水冲洗;SS消毒液消毒灭菌;沸水冲洗)用水量约为160升)也就是说,烧完一次水之后,倒出,然后马上 倒入冷水,继续烧水。虽然是与糖化过程同时进行,也造成了流程繁琐,手忙脚乱。如果这160升,变成用煮沸桶烧水120+烧水桶40升,则会大大节省流程。 在洗糟结束后,热水桶就处理闲置状态。而在第一次麦汁制备前,煮沸桶就一直处理闲置状态。如果每天只生产一批次,影响倒不大。但如果一天生产两批以上,就可以在洗糟后,热水桶马上准备下一批次的热水。这样,煮沸桶在煮沸、回旋,冷却的同时,下一批次的第一次麦汁刚好制备完成。煮沸桶的麦汁全部打入发酵罐后,就可以马上用来收集第一道麦汁,做到无缝衔接。 所以,让两个桶可以同时加热,是非常有必要的。好在我在准备地场的时候,重新布了三相电,用的电线也是要求用计划功率很大的。承载这个电量负荷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控制器里面的电路改造,实在难以文字描述。经过一根一根线的研究,终于在千头万绪的线头里面,成功完成。
改造第二点:盘管冷却绕过热水桶,经过冰水机里的冰水混合物。原来机器的设计,煮沸的麦汁,经过一个板式换热器冷却,然后经过一个盘管。这个盘管在热水桶里面,在冷却的环节,将热水桶里面放上冰水混合物,没过盘管,进一步使麦汁冷却。这是一个聪明的设计。需要加热时,热水桶里面的盘管负责加热,需要冷却时,盘管负责冷却。但是按照之前的思路,最大程度优化时间,那么也就是说,在冷却环节结束之前,热水桶都要发挥冷却作用,无法用于生产热水。正巧的是,我有一台闲置的水冷机。水冷机本来的作用是,把常温的酒水,通过水冷机里的盘管,与机器里面的冷水充分接触,达到迅速制冷的效果是。扎啤都是用这种方式制冷的。我把这个闲置的水冷机的酒头拆掉,只保留里面的盘管和它制冷水的作用。使麦汁经过板式换热器之后,不再经过热水桶里面的盘管,而是引入了水冷机。这样解放了热水桶,使热水桶可以在洗糟结束后,直接准备下一批次的糖化。这又进一步节省了一大块的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水冷机里面的盘管很细,而且圈数更多,配合我冰箱里冻着的极多的冰块,制冷效果是非常好的。100度的麦汁,经过板换,再经过水冷机,可以直接入发酵罐。
算下来,以上的两个改造,使单次制酒时间缩短了一半。原来一天只能做一批酒,改造之后,可以做三批。 以上针对时间方面的改造。下面的是针对精度把控的改造。 原来设计只有热水桶和煮沸桶有温度的监测,对糖化的温度控制,是凭经验,根据热水桶的温度去估计的。但真正糖化发生在糖化桶里面,而恰恰这里没有温度监控,这对温度的精度是不利的。糖化桶里面没有加热装置,通过盘管,发生热量交换,我的解决方法是,用一个温度控制开关,控制水泵的开启。在糖化过程中,将温度探测插入糟体里面,当温度下降至额定温度时,水泵开启,发热水桶发生热交换。达到目标温度后,水泵自动关闭。这样可以使糖化桶内温度精确控制在1摄氏度之内。 同时,我的这套设备没有容积刻度,这个主要影响的是对水料比,及煮沸桶容积与发酵罐容积配合上。我的解决方案是,买了一根很长的温度探测器。每30升,做一个刻度。通过测量水的深度,测量水的容积。 通过以上大大小小的改造,这套设备更加适合我,得心应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与设备有了一种层面上的交流,更加磨合了。设备它一直是完美的,以它被设计成的样子。通过一些改造,让人与设备之间发生关系,建立感情。而额外附加的收获是,通过这些思考,也通过对流程的不断梳理,让操作从忙乱,变得从容,酿造日的时候,站在这里,接下来几个小时的流程,都已经了然了。
|